今年暑假假期,为7月14日至9月1日,共计49天。
暑假中,值得检点的,有这样一些事。
一、读了一批有关古文字尤其是简帛文字研究的学术著作(其中精读者四、五册)。读书中,除在书上做眉批外,还就若干问题写了读书札记数篇,计两万余字。
功底乃经年累月奠就,靠此种短期“恶补”不足为训。但集中时间、精力读完这批书,毕竟明显提高了自己简帛文研究方面的认识。所以,收益大于支出,“恶补”应予肯定。
二、完成了数篇文字学(上古复辅音与汉字研究)方面的论文,计5万余字。连同此前写就的同一研究方向的论文,现有“备料”12万字左右。
开学后要继续研究。力争于春节前后,将这些“备料”加工成一本20万字的专著。
三、拟就一篇关于“旅游文化”的讲座提纲。
9月底前,须将提纲整理成较为详尽的文字。
四、写了一篇5千余字的训诂文章。
两天前,以电子邮件形式投出。发表应无问题。
五、所参与的一项省社联科研课题,已通过评审立项。
该项目明年上半年结题,故需打铁趁热,抓紧时间尽早完成,切莫项目批回,马放南山。
六、习字,主题为强调书写的控制性。练习的眼下结果,是减少了书写的果断,减少了“自我”的表现。表面看似乎是后退了一步,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得不经历的“否定之否定”的过程,少了这个环节,便只能永远在低层次上以劣质线条去“表现”性情,而无法更上层楼。一个假期练习下来,线条质量似乎略有提高,但其尖、细、孱弱的痼疾仍很突出,故此种练习仍需坚持下去。
但此项练习中,应格外注意提醒自己:在加强书写控制性时,务需保持心、目、手的自然和放松,切忌养成僵、匠二气。倘练到最后惟细枝末节之技法是求,而将“自我”打入冷宫,那可就真的要走上一条与书法精神背道而驰的歧路了!
七、于八月初去了趟山西,往返9天。见到老领导、老同学、老朋友。
前往云冈、悬空寺、五台山转了一圈。
旅游升温的背景下,旅游业的发展亟需进行反向冷思考,否则前景堪虞。
八、天热偷懒,除坚持写字外,基本上没有其他任何身体锻炼活动。
49天下来,腹部又添几许虚膘,而精、气、神则顺理成章地进一步衰减。
九、开学之前,备了课,理了发。
已做好准备,随时可走上讲台。
十、据内部消息,我刊再次获奖,且奖项竟出乎意料,比我们争取的更高。
两个任期结束时,我刊能有此奋斗结果,喜甚,慰甚!
综上,这个暑假,老周可给自己打75分。
时不我待,珍分惜秒。力争让此生余下的日子,能在“人”这一高度上,过得更有意义些。
评论